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德國際研討會在武漢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
2023-02-24 09:39
2023年2月22-24日,“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中德國際研討會在中國武漢召開。會議由中德科學中心資助,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共同主辦,旨在為中德兩國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領域的專家學者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交流兩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和研究進展,推動兩國科學家在該領域建立穩定持續的合作伙伴關系。
武漢巖土所所長薛強在致辭中指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履行國際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他強調,中國和德國都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兩國在推廣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技術的過程中面臨許多嚴峻挑戰,希望以本次研討會為重要契機,深入推動德國相關科研機構和國內相關單位的科研合作,共同擘畫二氧化碳地質利用封存技術發展藍圖,優勢互補,協同創新,推動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技術實現新的、更大的突破。
大會邀請美國工程院Michael Celia院士、中國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王香增總地質師、武漢巖土所李小春研究員、吉林大學戴振學院長、斯圖加特大學Rainer Helmig研究員、武漢巖土所李琦研究員、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Zhengmeng Hou主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龐忠和研究員共8位專家做大會主題報告。圍繞二氧化碳注入儲層后的滲流-力學-化學反應耦合過程、二氧化碳封存量估計和封存風險分析、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工程成本控制等我國與德國在推廣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技術的過程中面臨的嚴峻問題開展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加強了中德兩國在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方面的研究合作,為兩國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工程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和德國實現205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目標。
大會得到了泰思肯公司、卡爾蔡司公司、江蘇珂地等多家企業單位的大力支持,來自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00余位相關領域專家和青年科研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會議。自2004年以來,武漢巖土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二氧化碳封存潛力評價與可行性評估工作,建立了二氧化碳封存潛力與適宜性評估方法,開發了二氧化碳深部咸水層封存量強化和泄露風險監測技術,研究成果在國內現有運行與計劃的地質封存項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本文摘自湖北廣播網絡電視臺)
雖然有吸附與游離相天然氣的同時存在,但頁巖氣的開發并不需要排水降壓。由于頁巖中游離相天然氣的采出,能夠自然達到壓力降低的目的,從而導吸附相及少量溶解相天然氣的游離化,達到進一步提高天然氣產能并實現長期穩產之目的。由于孔隙度和滲透率較低天然氣的生產率和采收率也較低,因此巖氣的最終采收率依賴于有效的壓裂措施,壓裂技術和開采工藝均直接影響著頁巖氣井的經濟效益。
頁巖氣開采技術,主要有水平井+多段壓裂技術、清水壓裂技術和近期出現的壓裂技術-同步壓裂技術,這些先進的技術不斷提高著頁巖氣井的產量。正是這些先進技術的成功應用,加快了美國頁巖氣開發的快速發展。如果能引進這些先進技術,將為中國頁巖氣開發助一臂之力。
珂地手機官網

江蘇珂地科研儀器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開發區東海大道東9號
技術支持:13773688588(丁先生)
傳真:0513-68101988
郵箱:xihy@jskdky.cn
網址:www.0752-daikuan.com
copyright ? 2022 江蘇珂地科研儀器有限公司